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经要闻

疫情防控新20条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22 13:21:43 来源:廊坊财政 点击:

    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01/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更加科学精准开展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专家,对现行的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措施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02/


    《通知》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有什么优化和调整?


    《通知》明确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可进行集中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要赋码管理,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及时核酸检测等要求。


    03/


​​​​​​​    《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进行了哪些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    此次措施优化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要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    04/


​​​​​​​    《通知》对于外防输入措施有何优化?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    结合全球疫情形势发展变化,为更好地统筹疫情外防输入和国际交往,便于人员往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入境人员隔离期限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参照北京冬奥会、成都世乒赛等疫情防控经验,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设立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


​​​​​​​    05/


​​​​​​​    《通知》重点突出了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场所的疫情防控,主要考虑是什么?


​​​​​​​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特别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抵抗力较弱,一旦有感染者传入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疫情处置难度大。《通知》对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防控主体责任;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    06/


​​​​​​​    《通知》对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和药物储备等方面,有哪些要求?


​​​​​​​    《通知》要求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做好药物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    07/


​​​​​​​    《通知》对整治层层加码问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    为保障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也不能随意扩大人员管控、社区封控、隔离转运范围。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疫情发生地要分类有序做好外地滞留人员疏解,目的地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    链  接


​​​​​​​    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要点梳理:


​​​​​​​    关于隔离时间和方式


​​​​​​​    ·密切接触者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


​​​​​​​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实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


​​​​​​​    ·入境人员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    ·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


​​​​​​​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或离开管理区。


​​​​​​​    关于风险区域划定


​​​​​​​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    ·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


​​​​​​​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    关于核酸检测要求


​​​​​​​    ·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


​​​​​​​    ·入境航班登机人员登机前须提供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    一个“不再判定”和一个“取消”


​​​​​​​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    一个“严禁”和四个“不得”


​​​​​​​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    这些方面要“加强”


​​​​​​​    ·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

​​​​​​​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

​​​​​​​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    ·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