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今漫步在我市乡间,村街道路辐射全区、生态廊道蓝绿交织;各地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种植产业,有的已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经过不断发展,我市产业兴、农民富、乡间美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永清:畅通民生路 激发新活力
永清县别古庄镇辛务村72岁的老人刘国林,最近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新修好的永定大道上遛弯。老人说:“以前这公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泥泞不堪。现在,道路平坦,出入方便。”
永定大道是永清县重要农村道路,也是永清县重点民生工程,于今年10月竣工通车。道路的建成不仅连通永清县东部区域和廊霸路,缓解沿线交通压力,而且改善了周边居民出行环境。
同样在今年建成通车的农村道路还有武隆大道。其连通了永清县南部区域和荣乌高速,对加强永清县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近年来,永清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档升级,永定大道、武隆大道和京德高速连接线相继竣工通车,泥泞路、对接路、连村公路基本改造建成,东高线西延、永定大道二期和曹韩线改建工程年底前全面完工,交通路网骨架初具雏形,路网状况和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永清县“四好农村路”总里程达1070 公里,基本实现辐射全县乡镇、村庄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群众提供便捷出行条件的同时,更为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能。
霸州:发展特色种植 尝到幸福甜头
近日,在霸州市煎茶铺镇王青口村土英农业种植大棚内,朵朵观赏玫瑰竞相绽放,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工人们忙着育苗、剪枝、检查成熟度、装箱。
据了解,王青口村土英农业建有连栋温室大棚6个,占地30亩,主要种植微型玫瑰,其株型短小紧凑,开花量大,颜色丰富,开花能力好,适合小空间,是阳台盆栽的最佳选择,常年销往北京、唐山、山西等各大北方花卉市场。
土英农业负责人李海智说:“我们今年种植了大概20余种玫瑰,花色将近30个,年产量200万盆左右。以目前市场价格一盆7到8元左右,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左右,我们尝到了特色种植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煎茶铺镇因地制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推广规模化特色花卉种植,以花为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城:坚持党建引领 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大城县大尚屯镇康各庄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确定“党建引领,合作共赢”发展思路,创办“犇犇养殖合作社产业项目”,采取分户散养、支部管理经营模式。
由村党支部率先出资20万元,修造全自动一体化肉牛养殖牧场。通过入户引导,吸纳入股村民24户,股金140万元,用于引进西门塔尔繁殖母牛200头。
为保障项目收益,由村党支部聘请专业养殖农户担任牧场技术指导员,负责“饲料采购、定时喂养、疫苗接种、生牛屠宰”等生产全环节,年收益达30余万元。所得收益按照比例为股民分红后,其余部分用于村街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大理石、装修建材等打造村民休闲广场。
下一步,康各庄村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继续带领集体、农户致富增收。
固安:推广集约育苗 提升蔬果品质
近年来,固安县大力推广先进育苗技术,扶持集约化育苗产业,建立和完善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蔬菜育苗基地,推进特色蔬菜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切实提升了蔬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万仁育苗基地,育好的生菜苗陆续出苗装车,准备发往客户手中。固安万仁育苗基地作为全市最大的专业化蔬菜育苗工厂之一,以蔬菜育苗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嫁接黄瓜苗、西红柿苗、西瓜苗等十大品类百余个品种,蔬菜种苗销售覆盖京津冀、山西等地区。
河北万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鹏举介绍,“今年以来,基地又新扩100亩地,新建一栋4400多平米连栋温室,两栋四季温室大棚。”该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全力推进蔬菜育苗向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不仅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优质种苗,还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近年来,固安县瞄准京津菜篮子,发挥环京精品蔬菜产业优势,年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设施和育苗设施,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示范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全面提升县域蔬菜产业质量、水平、效益,持续推进固安蔬菜向设施化、规模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固安精品蔬菜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有蔬菜育苗企业5家,育苗专业户30余家,年育苗量1亿株以上,年产值可达2500万以上。
三河:建设民生水利 赋能乡村振兴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三河市通过水岸共治,引泃入潮旧貌展新颜,为乡村振兴建设续写新篇。
今年以来,三河市水务局以水网为基,林网、路网三网协同布局,通过利用泃河、鲍邱河、引泃入潮现有堤防修建堤顶路、栽种行道树、岸坡绿化美化等,加速推进水系绿廊绿道建设,构建起集“防洪减灾、廊道绿化、交通路网”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廊道,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乡村振兴再赋新能。
泃河刘白塔至张庄大桥段堤防修筑于上世纪70年代,今年泃河右堤路建设工程正式落地,全面开工,该工程全长7.24公里,主要是利用现有堤防修建堤顶路、更新水利设施、岸坡绿化美化和安装防撞栏杆及照明设施等,目前工程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75%,预计明年4月底建成通车。
工程实施后为美丽的泃河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重要的防汛抢险保障路、群众出行便捷路,更是打通三河市南部区域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的致富路。
引泃入潮是上世纪70年代人工开挖河道,笔直顺畅、水面宽阔,2020年三河市水务局先后对该段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修建了橡胶坝,提升了蓄水能力,形成了连续性水面,但岸坡缺少绿植防固,雨水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此,该局以“七通一亮两治”为依托,实施引泃入潮左右岸绿化工程,在河道两岸7.37公里堤防的堤坡、堤肩栽种行道树,与灌木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工程实施后将防风固土,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堤防免受侵蚀。同时与河道水面遥相呼应,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蓝绿交织新水景观。工程于今年10月份开工,目前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80%,计划12月底完工。
记者 张泰源 苗月平 李博楠 贾明蕾 通讯员 佟建利 张鑫亮 刘成 万 倩 肖景坤 郭庭君 马皓琪 张艺典